來到北京旅游觀光就必須得去世界最大皇宮—中國北京故宮一探中國古代的文化歷史。
開放時間
除法定節假日和暑期(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外,故宮博物院全年實行周一下午閉館的措施。每周一開館時間為8:30—12:00,停止售票時間為11:00,停止檢票時間為11:10,閉館時間為12:00。請隨時關注故宮官網的公告。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采用旺季開放時間
開始售票、開放進館時間: 8:30
止票時間(含鐘表館、珍寶館):16:00
停止入館時間: 16:10
清場時間: 17:00
每年11月1日至來年3月31日采用淡季開放時間
開始售票、開放進館時間: 8:30
止票時間(含鐘表館、珍寶館):15:30
停止入館時間: 15:40
清場時間: 16:30
用時參考
故宮游客非常多,至少需要半天時間參觀,若時間充裕,建議1天為佳。
北京故宮
世界最大皇宮——北京故宮
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大的皇宮之一,世界各地的游人來中國必去的景點便是故宮!這是中國文化特色的獨特代表之一!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故宮全部建筑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墻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2011年國慶期間,故宮8萬人限流措施一度“失守”,對此,故宮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故宮將考慮推行分時段限流,日限8萬人不變。2013年故宮將修復“地上天宮” ,在神武門外將打造特色文化街。
基本信息
故宮的舊稱是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樓宇9000余間,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1]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永樂4年(1406年)始建,永樂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歷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雖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和擴建,故宮仍然保持了原來的布局。[1]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并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評委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同樣是一處可以移動文物的寶庫,是故宮博物院所在地,可移動文物藏品超過180萬件,其中包括珍貴文物168多萬件。故宮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館。有關故宮藏品的詳細介紹參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條目。
建筑概況
故宮位于北京市東城區長安街上,是北京市的中心。[2]
北京故宮
人們今天稱她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3]故宮是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建筑群,[4]是明永樂十八年到清朝(公元1420~1912年)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傳說,玉皇大帝有10000個宮殿[4],而皇帝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宮修建了9999間半宮殿,據實際統計,共8704間。
自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于是于1406年(永樂四年),明成祖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動用工匠23萬、民夫百萬,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故宮又名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是紫微垣,位于天的中央最高處,共有十五顆恒星,被認為是“運乎中央,臨制四方”的宮殿,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故名之。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間,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5]
故宮四面環有高10米的城墻,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3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筑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墻,墻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墻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墻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宮的建筑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筑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位于整座皇宮的中軸線,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筑。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后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后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筑。
主要建筑和建筑群如下:
中路建筑
坤寧宮外的日晷
1、午門
2、太和門
3、太和殿
4、中和殿
5、保和殿
6、乾清門
7、乾清宮(兩側有弘德殿、昭仁殿)
8、交泰殿
姥姥(5張)
9、坤寧宮(兩側有東暖殿、西暖殿)
10、坤寧門
11、御花園建筑群(包括天一門、欽安殿、千秋亭、萬春亭、降雪軒、養性齋、御景亭、延暉閣、四神祠、井亭、摛藻堂等)
12、神武門 [6]
西路建筑
1、養心殿建筑群(包括養心門、養心殿正殿、后殿、東西配殿、佛堂、體順堂、燕喜堂、東西圍房)
2、西六宮(包括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太極殿、長春宮、咸福宮)[每宮有正殿一座、后殿一座、東西配殿四座,其中翊坤宮后殿為體和殿,儲秀宮后殿為麗景軒,長春宮后殿為怡情書室,咸福宮后殿為同道堂]
3、重華宮建筑群(包括崇敬殿、重華宮、淑芳齋、重華宮、戲臺、重華宮廚房)
4、建福宮花園建筑群(包括積翠亭、延春閣、慧耀樓、吉云樓、凝暉堂等)
5、雨花閣、延慶殿
6、中正殿建筑群(包括中正殿、寶華殿、香云亭等)
7、建福宮建筑群(包括建福宮、惠風亭等)
故宮的各種圖片(20張)[7]
8、英華殿建筑群(包括山門、英華殿、碑亭)
9、壽安宮建筑群(包括宮門、春禧殿、東西配殿、壽安宮、東西配樓等)
10、壽康宮建筑群(包括宮門、正殿、后殿、東西配殿、東西圍房等)
11、慈寧宮建筑群(包括慈寧門、慈寧宮、大佛堂、徽音左門、徽音右門)
12、慈寧宮花園建筑群(包括臨溪亭、含清齋、咸若館、吉云樓、寶香樓等)
13、內務府建筑群(已不存)
14、造辦處建筑群(已不存)
15、武英殿建筑群(包括武英門、武英殿、后殿、東西配殿、浴德堂、恒壽齋等)
16、咸安宮建筑群(現存咸安門,咸安宮不存,在原址上建有民國時期的寶蘊樓)
17、南薰殿
18、西華門、西北角樓、西南角樓[6]
東路建筑
1、齋宮建筑群(包括齋宮門、齋宮、東西配殿、誠肅殿等)
乾清宮
2、東六宮建筑群(包括承乾宮、延禧宮、鐘粹宮、景陽宮、景仁宮、永和宮)[每宮有正殿一座、后殿一座、東西配殿四座,其中景陽宮后殿為御書房,永和宮后殿為同順齋,延禧宮不存,原址上建有宣統末年的未完工建筑靈沼軒(水晶宮)以及民國時期建造的文物庫房]
3、乾西五所建筑群(俗稱北五所,有如意館、壽藥房、四執庫等建筑)
4、奉先殿建筑群(包括奉先門、奉先殿、后殿等)
5、毓慶宮建筑群(包括前星門、祥旭門、惇本殿、毓慶宮、后殿、后罩房、東西配殿、東西圍房等)
6、寧壽宮建筑群
中路:九龍壁、皇極門、寧壽門、皇極殿、寧壽宮、養性門、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
西路:衍祺門、古華軒、矩亭、抑齋、遂初堂、旭輝庭、碧螺亭、云光樓、三友軒、符望閣、倦勤齋、珍妃井等
東路:暢音閣、扮戲樓、閱是樓、慶壽堂、尋沿書屋、景福宮、佛日樓、梵華樓等
7、茶緞庫建筑群
8、天穹寶殿建筑群
9、南三所建筑群(包括影壁、三座門、宮門四座、正殿三座、后寢殿三座、后罩房三座、東西配殿十余座等)
10、上駟院建筑群(已不存,原址有山石)
11、南北十三排建筑群
故宮(20張)
12、御茶膳房
13、內閣大堂建筑群
14、文華殿建筑群(包括文華門、文華殿、后殿、東西配殿、文淵閣、東西碑亭)
15、傳心殿建筑群
16、燈庫、鑾駕庫等
17、箭亭
18、東華門、東北角樓、東南角樓[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