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R之父: 核磁共振發明者拉比,一個猶太移民的美國夢
核磁共振(NMR)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其實發明核磁共振的正是阿文的祖師爺(嚴格地講,是阿文的指導教授的指導教授的指導教授的指導教授啦)。就讓阿文這個不成才的徒孫來介紹這位稱得上傳奇人物的祖師爺,伊西多·艾薩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 給大家認識認識,阿文也順便沾點光!
(圖: Isidor Isaac Rabi, Wikimedia common)
當時歐洲的物理界正值風起云涌之際,量子力學才剛建立,在美國的拉比跟其他各地的有志青年一樣,都睜大雙眼,等著看歐洲的各項重大新發現。(像在日本的湯川秀樹與朝永振一郎當年因為苦于無人可以請教,還必須自己組讀書會來讀量子力學的新論文呢。)當1926年薛丁格寫下他那聞名的方程式時,拉比與Ralph Kronig, Francis Bitter, Mark Zemansky等人想利用薛丁格方程式運來算對稱頂分子的能階。(Kronig比拉比小五歲,不過當時已經拿到博士而且也在歐洲轉了一圈。他在兩年前曾跟包立提過將電子的自旋來自電子的自轉的想法,但在遭包立激烈的反對后束之高閣。Bitter專攻磁學,之前也在柏林求學過。Zemansky 當時在CUNY任教,同時在哥倫比亞念博士。) 他們的數學訓練比起同時的歐洲學者稍遜一籌,一時解不開相應的二次偏微分方程式。最后拉比還是從19世紀德國數學家Carl Gustav Jacob Jacobi的著作中找到了答案。方程式解是超幾何函數的形式,Kronig和拉比把他們結果整理后寫成文章投稿到《物理評論》,并于1927年發表。這應該是美國第一篇應用薛丁格方程式的論文了。
1927年5月,拉比成為Barnard學者。獎學金從1927年9月發到1928年6月,為了到歐洲留學,拉比向紐約市立學院申請一年的休假。申請被拒絕后他二話不說馬上辭職。原本他想去蘇黎士大學跟薛丁格,但是薛丁格當時已經準備離開蘇黎世前去柏林出任腓特烈·威廉大學的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所以拉比改到慕尼黑大學去跟Arnold Sommerfeld。他在慕尼黑發現了Sommerfeld的門下還有兩個美國學生Howard Percy "Bob" Robertson(他后來成了宇宙論學者,還曾經發現愛因斯坦重力波論文的錯誤而將它退稿),Edward Condon則是在核物理以及光譜學都很有成就,著名的Franck–Condon principle 就是他與James Frank 提出來的。當時Sommerfeld 門下還有Rudolf Ernst Peierls 以及Hans Bethe等人,算得上人才濟濟。但是拉比與其他兩個美國人特別親密,所謂人不親土親吧。當過留學生的人都懂!
拉比在指導教授Willis建議下前往Leeds出席英國科學促進會的年會,在會議中他聽到海森堡的演講。激發了他對量子物理的熱情。之后他到了哥本哈根,自愿為波耳作研究。雖然波耳正在休假,但是拉比馬上就開始計算氫分子的磁化率。波耳在休假回來后安排讓拉比去漢堡大學接受包立的指導。
拉比到了漢堡后開始接受了包立的指導,還認識兩名在Stern實驗室中會說英語的博士后研究員Ronald Fraser和John Bradshaw Taylor,開始對他們的分子束實驗產生了興趣。當時Stern實驗室正在用氫原子束取代銀原子做原來的Stern-Gerlach 實驗。他們的研究用的是不均勻磁場,不容易操作。拉比提出改為在散射角非零的情況下使用均勻磁場這個辦法,這樣做原子束就像光線通過稜鏡時那樣偏轉。這個發法不但容易操作,而且測量結果更準確。拉比在Stern的大力支持下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行。并在Stern建議下拉比將關于這項研究結果的論文寄到《自然》期刊,并于1929年2月獲發表,他還寫了一篇題為《論分子束的偏轉法》的論文給《Zeitschrift für Physik》,于同年4月獲發表。這是拉比第一次投稿到當時德國一流的期刊,象徵著他的研究已經站上國際的舞臺。
Barnard獎學金到期后,拉比和太太靠著洛克菲勒基金會每月182美元的津貼生活。他們離開了漢堡前去萊比錫,希望能跟著海森堡作研究。在萊比錫他結識了另一位紐約猶太同鄉羅伯特·奧本海默。奧本海默之前從哥廷根大學拿到博士學位,指導教授是波恩?;氐矫绹院笥峙軄須W洲。不巧的是海森堡在1929年3月離開歐洲前往美國講學,所以兩人只好跑去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跟隨剛剛離開漢堡前去ETH擔任教授的包立。拉比在那里遇到不少當時物理學的領導人物包括Paul Dirac, Walter Heitler, Fritz London,, John von Neumann, John Slater, Leó Szilárd a和Eugene Wigner。這讓他眼界大開,獲益匪淺。有趣的是除了狄拉克其他人都是猶太人!當時的量子革命的許多要角都是猶太人。
此時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主任George Braxton Pegram當時正在尋找一名理論物理學者負責開設新的量子力學進階課程,海森堡推薦了拉比。所以在1929年3月拉比獲得哥倫比亞大學邀請擔任講師,年薪為3,000美元。在當時算是高薪。拉比接受了這個工作,并于8月乘坐羅斯??偨y號蒸氣輪船,離開待了兩年的歐洲,回到美國。拉比成為了當時哥倫比亞大學唯一的猶太裔教員。而奧本海默也在同時回到美國,在加州柏克萊任教。拉比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第一年忙于教學及照顧家庭,所以無暇從事研究,因此那年他并沒有發表論文,但是在學年終結時他還是成為助理教授。隨后在1937年成為了教授。
拉比于1931年回頭從事分子束實驗的研究。首先他與Gregory Breit合作寫出Breit-Rabi 方程式,給出在磁場下原子核的磁偶矩與電子的磁偶極耦合下在磁場下造成的電子能階分裂。在Victor W. Cohen的幫助下,拉比製作了哥倫比亞大學第一臺分子束儀。接著他們探測鈉原子核的核自旋,實驗得出四條小分子束,由此推論鈉的核自旋為3/2。(因為磁場會將分子束分成2s+個小分子束,s 是自旋)。拉比的分子束實驗室開始吸引各方豪杰,當中包括以鋰作為博士研究課題的研究生Sidney Millman。另一位則是Jerrold Zacharias,其他在分子束實驗室開始物理生涯的科學家還包括Norman Ramsey, Julian Schwinger,Jerome Kellogg和Polykarp Kusch。其中Norman Ramsey, Polykarp Kusch和Julian Schwinger 后來都得了諾貝爾獎!當時Stern在漢堡的研究團隊當時已經測量質子的磁偶矩,而且發現與狄拉克方程式給出的值不同,間接證明了質子不是無結構的基本粒子。氫的同位素氘在不久前才被同校的Harold Urey發現(Urey也因1931年的此項研究獲得了193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Urey不僅提供重水和氘氣給拉比的實驗室。Urey還把從卡內基基金會給他的獎金的一半給了拉比,作為分子束實驗室的??钅?。 拉比的前半生可說是一個美夢成真的美國夢,然而拉比的后半生也隨著美國成為世界的霸權而有著一番波濤洶涌的經歷 |

- 全部評論(0)